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48
  • 0
  • 分享到

健康有序发挥碳金融工具的作用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⑭

2025-11-5 09:57

来源: 央视《新闻联播》 作者: 陈少强、汪兵韬

目前,我国碳市场融资类产品发展较好


  由于碳资产质押、碳资产转让与担保产品设计简单,应用较为广泛。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力推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发展。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末,国内共累计发行586支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共8199亿元,占整体绿色债券同期发行数量和规模的比例分别达到30%、27%。同时,各地也有交易类金融产品的初步尝试。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前,广州、湖北上海等地方碳市场均推出了各自的碳远期合约。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6年2月发布《远期交易业务指引》,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也推出了标准化碳远期产品。
  发展碳金融市场有助于提升全国碳市场的活跃度、深度和专业化程度,是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意见》指出,全国统一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助于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金融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风险管理工具。《意见》强调,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相应地,碳金融的引入对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将产生如下作用:
  (一)提高碳资产流动性,完善碳定价机制
  《意见》指出,“充分利用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碳金融工具(如碳期货、碳期权、碳基金、碳质押贷款等)能够提高交易频率,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使碳价更具代表性和引导力。
  (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缓解绿色低碳转型的资金压力
  《意见》指出,“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企业可将碳排放配额、核证减排量作为资产进行质押、回购等融资操作,缓解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提出,扩展交易主体,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碳金融工具有助于引入多元化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不仅局限于控排企业,还包括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从而扩大市场参与范围,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四)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稳定企业预期
  《意见》指出,“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碳金融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灵活合规的金融手段,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碳期货对冲碳价波动风险,通过碳基金获取融资资源,从而提高减排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实质上将“排放配额”从合规义务转化为“资产”,强化企业对减排收益的认知和预期。
  二、客观看待发挥碳金融工具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中作用的约束因素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