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1631
  • 0
  • 分享到

央行数字货币动作不断,布局有望进一步加速

2018-9-19 16:52

来源: 链得得 作者: 第九区小九

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原因何在?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各国央行目前都在积极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关于原因,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超在今年7月接受《上海金融报》采访时曾对此对表示,从整体来看,这既是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有效监管数字货币的需要。

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在推进研发法定数字货币项目的同时,对已达到金融科技专利标准的方法和技术,会积极主动申请相关专利,不仅能有效保护该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科技成果不被第三方非法侵害,还有助于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央行也早已心领神会。”徐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金融现代化,我国不得不向西方国家支付金融科技的专利使用费。尽早申请法定数字货币相关专利,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受制于人的情况发生。”

徐超进一步指出,进入21世纪,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货币形态及其流通模式日趋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货币的新型货币,即数字货币。“客观来说,数字货币迅速发展,通过点对点加密技术,一方面提高交易私密性和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剧市场风险聚集,这需要监管部门予以回应。对此,国际组织呼吁用监管科技(Regtech)应对金融科技挑战。”

徐超认为,国央行发展数字货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应是加强监管科技的发展,即通过申请法定数字货币专利的方式,为规范数字货币发行、流通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因此,我国央行已申请的一系列关于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钱包的专利,无疑会成为监管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标准。

关于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在早些时候官方还有更进一步具体的阐述:

2017年7月,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表示,货币当局应该要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2017年比特币涨幅曾高达300%,而莱特币、以太币、量子链等加密货币的价值也水涨船高。在他看来,不断涌现的私人数字货币倒逼货币当局开始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私人数字货币分流、替代了一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货币政策有效性将被削弱、传导机制将被扭曲。“随着私人数字货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主权货币使用量将逐渐下降,这将降低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力。”盛松成表示,如果私人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经济将因为不受货币政策调节而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交易匿名和资金可跨国自由流动的特征,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个人易于规避换汇额度及外汇汇出境外的管理规定,这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及逃避资本管控带来了便利。 

IMF于2016年初发布的加密货币论文就提出,虚拟货币也会出现滥用的现象,助长洗钱、恐怖主义融资、避税等其他非法行为。“尽管不太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威胁,但随着新技术不断投入广泛应用,潜在的风险可能会最终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

IMF也提及,虚拟货币包含了很多属性,包括电子支付系统、货币和商品,这也横跨了多种监管职能,同时虚拟货币不存在实物形态,增加了潜在风险,也增加了监管套利的机会。因此进行国内外有效的监管协调是必要的。

盛松成认为,“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太大,动辄10%到30%,如果是一国货币,整个经济体都可能陷于崩溃之中,以波动如此大的虚拟货币进行项目融资,本身也存在风险。”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