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制修订城市、设施、企业、供应链、园区、技术等绿色低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则标准,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及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
重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动态观测、监测、评估、预报相关标准。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但这还不足以避免气候变迁的最糟状况,为了达到温控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通过技术,清除已存在于大气层中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
美国发电厂的碳排放量占全美总量25%,但在3400家燃煤和燃气发电厂中,只有不到20家使用减排技术。
近两年欧美相继推出有关“电池法案”,以减碳环保为由,提高了中国企业产品落地欧美市场的门槛。欧盟委员会的“电池立法新规”要求从2024年7月1日起,工业及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供产品碳足迹声明;2026年即将实施的欧盟碳
碳税(Carbon tax)是针对某些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务,依照排放量来征收的一种环境税。碳税的设置意图即是通过税收手段,抑制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气候变暖进程。碳税在运输和能源部门较常见。
1、发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成本;2、提高企业产品品牌声誉,提升产品竞争力;3、满足消费者/客户对低碳商品的采购需求,引导低碳产品市场;4、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帮助产品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通过开展碳足迹评价,企业可以改善发现自身在碳排放相关领域存在的不足,从而采取有关措施进行改进来减少碳排放,应对国际上可能的“碳贸易战”。此外,由于碳足迹评价会涉及到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此影响整个行业
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来表示。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
在碳中和目标下,碳核查数据不仅可以支持碳市场中的履约需求,实时跟踪配额的分配和履约的过程,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对比实现行业技术的革新,以创新推动“低碳节能”的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排。
碳盘查,是企业内部进行碳排量自查、量化的过程。碳盘查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碳排放状况,为企业制定碳减排策略与实施低碳项目提供数据依据,有利于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对于企业碳中和来说,碳盘查是企业找到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模式的
碳盘查,是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称作碳盘查,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碳盘查的报告可以由企业内部人员自行编制,也可聘请第三方企业制作完成。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