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政策机制日臻完善,管理环节逐一打通,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充分验证了碳市场机制促进“直接减排”和“定价激励”的双重作用。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碳市场机制已充分发挥出不同于行政手段的创新效能
碳中和是一场绿色革命。面向碳中和的未来能源,亟需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能源技术作为战略支撑。未来能源变革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关键是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作为化学储能的重要形式,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取可再生燃料,包括氢、氨和合成燃料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出席。《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2023年6月全国碳市场履约使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买入价格预期为53.19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56.12元/吨。
全国首个“燃气产业链碳中和数据库”和“燃气行业双碳智库”,亦是行业首个“燃气行业碳中和/碳减排能力建设中心”,其总部设于深圳罗湖区,以减排途径研发为主要任务;对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碳盘查、碳减排咨询、课题研究等服务)
日前,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整体方案达成一致,国内出口型企业及部分出口商品也将直面“碳关税”贸易壁垒。研究院成立后,将与行业龙头合作破局,对全面推进碳金融创新、碳资产管理,助力政府和企业进行低碳转型重要非凡。
和碳交易不同,由于碳税属于税法框架下的内容,相对稳定,短期不会改弦更张,往往有更高的制度稳定性。碳税是一个事先确定的固定碳价,好处是市场主体因此可以对减排技术研发、投资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预期,这有利于企业促进创新、据此调整生产进行长
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分化,英国大涨,欧盟和韩国回落。2023年5月,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出现分化,其中欧盟碳市场5月日均成交量环比减少15.2%,市场持续低迷;英国碳市场5月日均成交量环比上涨20.12%,市场保持活跃;韩国碳市场5月日均成交量环比减少5.83%,市场有所收缩。
从绝对价看,5月收盘价从34.58美元/吨跌至33.94美元/吨,累计下跌1.85%。下半月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减排项目的推出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推动碳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
从绝对价看,5月收盘价从1.16万韩元/吨跌至1.15万韩元/吨,累计下跌0.86%。本月韩国碳价以月中为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V走势。由于韩国政府宣布取消原定于履约期限前的碳配额拍卖,并且将于2024年前实施清洁氢标准,上半月韩国碳价持续上行;然而在下半月,韩国碳价迎来8连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