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制容易给企业造成“路径依赖”,而融资市场中需求方能力缺位和供给方能力缺位,很容易造成融资市场“失灵”。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带来了“福音”。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形成一种中小企业、信贷机构、政府监管的“共生”机制,或许能够从“资源赋能”“心理赋能”和“结构赋能”三个维度破解长期困扰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一,资源赋能。未来数字
金融是一种趋势,而区块链的“多方写入、共同维护”的特征,能够整合千万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将是一种资源,为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例如,
广东省很多地市正在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将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整合在区块链上,能够很好地解决供需矛盾,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第二,心理赋能。区块链技术一个显著特征是“公开账本”,系统上记录的账本所有参与者均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信息交叉验证、共同监督,融资市场上的这种借贷关系相当于在全网进行了一次“广播”。对于融资供给方来说,“公开账本”相当于验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而愿意把贷款借给中小企业;对于融资需求方来说,“公开账本”相当于一种媒体监督,能够督促其好好投入经营管理,以偿还到期“不得不还”的贷款本息。区块链通过技术手段对融资供求双方均给予了正向的“心理赋能”。
第三,结构赋能。区块链是一种多场景应用,还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不可篡改三个结构性特征。例如,“去中心化”能够创造参与者之间的信任,或者通过可信的第三方信任背书,此时区块链不创造信任,而是信任的载体。区块链的“去中介化”特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融资中间环节,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费用。“不可篡改”的结构化特征使数据一次录入,多次或永久读取,且难以篡改。区块链这些结构化特征,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行“结构赋能”。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