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当前医学研究中存在严重的论文导向,理论脱离实践、研究孤岛等问题。一些过去疫情处理中的成功经验却没有得到及时传播和推广。在2013年3月
上海及
安徽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相关部门利用所建立的实验诊断平台在很短时间内即确定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随后卫生部门采取了系列应急措施控制了病情,此后长三角地区发生的H7N9感染也很快被消除,没有形成流行趋势[14]。但是,这些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不够。
这也导致了基础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向临床诊治应用转化。虽然中国科学院
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基础研究部门在这次疫情中较快取得了系列成果,如快速获得病毒序列并建立RT-PCR实验室诊断方法,但未能及时推广至当地医院的临床诊断治疗中。这其中有临床研究数据各中心之间难以共享,临床、基础及公卫数据难以共享整合,各方把持自己的数据的原因。
数据难以分享有两个方面的问题:1)数据所属权的如何确定;2)分享过程中如何保护隐私并防止侵权。不过
区块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关于数据确权,在一个由医院,医学院,检测机构等多个参与者形成的网络中,可以按照谁先在链上提交数据谁获得权力的方式在链上自动确权;涉及到隐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每次在链上流转和使用都将在链上留痕。被多次使用的数据将得到激励,这样可以有效的对加强多个部门的协作,推动成果共享和数据分享。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