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3974
  • 0
  • 分享到

鞠建东、夏广涛:金融安全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新体系 | 央行与货币

2020-10-8 13:18

来源: 清华金融评论

外部金融封锁的压力


回顾历史,美国非常擅长对其竞争者施行金融封锁,如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就曾多次遭受美国的金融攻击。一般而言,美国对他国发动金融封锁和制裁的方式包括如下几种:一是在美方司法管辖范围内冻结被制裁国特定实体或个人(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的资产或交易;二是限制被制裁国相关企业进入美国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切断被制裁国的美元获取能力;三是禁止被制裁国使用美国控制的国际支付清算通道,将被制裁国全部或部分机构从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HIPS)掌控的美元大额清算网络或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主导的跨境金融电文传送系统中剔除,中断被制裁方的美元贸易结算;四是禁止美国本土乃至全球金融机构为被制裁对象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服务。

近期,美国参议院先后通过《国外公司问责法案》和《香港自治法案》,不断在中概股企业、香港地位乃至更广泛的金融问题上挑起事端,极有可能利用其金融影响力和美元霸权对中国实施金融封锁和制裁。但从历史案例和中美力量对比的现实角度看,美国短期内尚不足以动员全部第三方国家(如英、法、德、瑞士等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对中国进行全面金融封锁或制裁。

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特定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个人进行“精准金融封锁”是大概率事件。美国极有可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企业或个人采取定点和局部打击。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将上百家中国企业列到实行制裁的所谓“实体清单”,包括华为、中兴、大疆等高科技企业。美国可以进一步地将部分企业列入“特别指定实体”(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简称SDN)清单,进行金融制裁,通过禁止这类企业的关联机构接入SWIFT或CHIPS系统,来切断这类企业的跨境支付。

这种局部、定点的金融制裁,一方面避免了全面金融制裁可能造成的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形成金融压制,阻碍我国的产业升级,迫使我国滑向“日本式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争端中,美国对日本实施两手打击,一手打压日本政府的高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另一手通过长臂管辖打击日本的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松下、索尼、东芝等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美国的两手压制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90年的50%萎缩到2017年的7%。由于日本高科技产业被压制,大量资本转而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随之上扬,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制造业随之外移。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与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了日本的经济环境,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达近30年的增长停滞。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