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单位客户风险管理。健全单位客户风险
评级管理制度,根据单位客户风险评级,合理设置并动态调整同一单位所有支付账户余额付款总限额;二是严格受理终端管理。为特约商户安装支付受理终端时,应当结合商户经营地址限定受理终端的使用地域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支付受理终端所处位置持续开展实时监测,逐笔记录交易位置信息;三是加强风险监测及检查。持续监测和分析交易特征,完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对可疑商户进行现场检查核实或采取有效措施检查核实其经营内容和交易情况;四是健全特约商户风险评级和分类巡检机制。综合考虑特约商户的区域和行业特征、经营规模、财务和资信状况等因素,对实体特约商户、网络特约商户分别进行风险评级。根据特约商户风险评级确定其巡检方式和频率,落实巡检责任。坚持属地经营管理,切实发挥包户管理和日常巡检在与商户加深了解、监测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持续进行客户、特约商户身份和意愿核实。在业务存续期间持续核实客户和特约商户真实意愿、特约商户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申请变更关键信息的特约商户,应当在办理变更前重新核实商户信息;六是开展专项监测。建立完善监测机制,对个人转账收款条码、使用个人账户作为收单结算账户的特约商户和边境地区支付受理终端进行专项监测;七是运用智能化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图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构建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及时预警异常交易,强化涉赌涉诈可疑资金交易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处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