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7064
  • 0
  • 分享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数字赋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协同治理

2023-5-17 09:43

来源: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

我国清洁空气政策的协同减排效益


2013-2022十年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我国开展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非电行业深度治理、VOCs综合治理等大气污染物重大减排工程,在能源结构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历史性变革。

从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看,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攀升势头逐步被遏制(图1)。全国SO2、NOx和一次PM2.5排放量分别于2006、2012和2006年达到峰值,2020年排放量相较峰值分别下降了77%、32%和53%;2017年,VOCs和NH3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但减排幅度较小。VOCs和NH3排放量长期居高难下,其减排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

从污染物浓度时空演变看,2000-2006年,我国采取以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控制方法,PM2.5浓度增长幅度有所降低;2007-2013年,实施总量控制制度,PM2.5浓度总体居高不下;2014-2020年,采取总量控制与质量控制结合方法,PM2.5浓度逐渐降低。

与《大气十条》实施阶段(2013-2017)相比,《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阶段(2017-2020)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明显收窄。各类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大气污染物减排的贡献存在差异,非电行业治理、散煤清洁化替代、移动源排放管控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取得的减排效果更为明显。此外,由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多项治理措施产生了积极的CO2协同减排效果。2013-2020年间累计净CO2减排量达到24.3亿吨,占同时间段内CO2累计排放总量的3.1%。诸多措施中,淘汰落后产能和工业燃煤锅炉整治协同减排贡献最大。

综上,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实现气候目标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关键。未来可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五碳并举”,形成我国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以切实行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