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数据库和探索模型模拟方法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建立了“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CNCAP)”,以自主研发的中国多尺度人为源排放清单模型(MEIC)、中国未来排放动态评估模型(DPEC)、中国大气成分近实时追踪数据集(TAP)和成本动态核算模型(DMEC)为基础,耦合集成综合评估模型(GCAM-China)、地球系统模型(CIESM)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WRF-Chem/WRF-CMAQ)等构建耦合而成(图2)。该平台通过设计未来情景(社会经济情景、碳中和路径、污染治理情景和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排放路径、模拟污染暴露、评估费用效益,探索切实可行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助力相关政策制定、实施和优化。
基于CNCAP平台,研究团队模拟和推演了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我国
能源结构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结果显示(图3),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大致在温升2度情景和温升1.5度情景的路径之间,更接近于1.5度情景的路径。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深度
低碳能源转型,民用部门能源全面清洁化;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2030-2060年进一步下降67%(NOx)至83%(SO2);O3有望于2060年前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100μg/m³)。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