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讨论范围三的减排,其实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我们企业传统所关注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运营的考虑。
这个考虑并不是现在一时兴起,而是过去3-5年来全世界的企业,尤其是
供应链发生的重大的转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我们的供应链的最大的考虑因素其实是成本考虑,供应链的企业是以成本为导向来布局全球供应链。从大概5年前发生了变化,大量的非财务的因素开始进入了供应链的考虑。
主要是两大因素,第一个是安全的考虑,第二个是供应链现在变得越来越考虑到价值观的因素,价值观的因素不仅仅是体现在国际供应链的要求,也体现在我们现在国内供应链的要求。
国际方面,比如说欧盟现在讨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稍微更早一点,德国要求他所有的企业,无论是在境内,欧盟内还是在海外,必须执行同样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劳工、环境等等。
对于中国来说,在过去几年包括我们的红绿灯制度、共同富裕的要求,企业的环境的要求等等,这些大量的非财务的因素开始进入到我们供应链的考虑里面,这是体现的一个非常大的趋势。
从监管的需求来说,开始使这些企业为了它业务的长久可持续性,必须要考虑到我们社会和环境的需求,这个是一个由外到内的驱动的变化,并且这种驱动的变化在短时间内趋势形成了,我觉得很难会发生改变。
那么对于我们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来说,它其实也是从非财务指标,它现在目前还是一个非财务的指标,上升到这么高的高度,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在供应链整个导向发生转变的一个重大要求。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