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但我国先前“唯GDP论”的发展方式以及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使得在实现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生态承载能力不断下降,传统工业产业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无法适应当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近些年来,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大气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是全球
能源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是二氧化
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积极探索控制碳排放的相关对策,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助力。
一项可持续的环境监管手段可以减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冲突,减少碳排放和刺激绿色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
自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
碳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和推进,随着相关制度的健全和问题的解决,我国试点地区的碳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项政策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通过怎样的传导路径作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待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利用2004-2020我国各个省市的样本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同时,基于理论分析引入技术创新这一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我国碳排放市场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碳排放交易权政策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和经济的发展。就理论层面而言,我国在“十四五”中强调要坚持绿色、
低碳的发展目标。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迅速推动
碳市场的建立。
当前国内外对碳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交易价格和信用以及基本机制方面,但对碳交易政策的经济影响与内在传导机制的研究还不够丰富。首先,本文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研究对象,这一评价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指标不仅能够展现经济的发展,也能体现出环境状况的变化。
其次在进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时,本文综合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期望产出指标和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更为全面。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