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府对环境进行管制的工具,
碳排放权允许买卖碳排放量。当碳排放主体在超出了碳排放的限定额度时,可以在
碳市场上进行交易,支付一定的费用来取得碳排放量,完成自己的生产目标,政府也因此可以控制碳排放的总量。
最早关于碳排放权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文件。发改委于2014年颁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文件,其中明确解释道:“碳排放权是指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获得的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
生产率是用产出与投入之比来衡量的,可以用来说明投入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的一种,可以分解为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是把要素贡献中资本和劳动等投入扣除之后的经济余值。单纯使用模型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只能简单反应经济发展水平而不包括绿色发展的理念、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依赖于传统的大规模经济发展制度,资源消耗巨大,这可能导致许多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产商被迫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公共环保的需求,进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升级改进。
因此,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时,想要更为系统全面的评估经济发展就不得不把
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纳入到测算范围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它在本质上它仍然是一种效率,它的出现拓展和延伸了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对其进一步地深化和发展。
是更为综合地衡量经济绿色发展的指标。在效率测度中引入资源和环境约束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更好地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值得探讨的是,
碳交易对绿色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并不总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作用。如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这些中间因素都会影响政策的分配效果,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