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025
  • 0
  • 分享到

中国算力产业出现五个真问题

2024-2-28 09:41

来源: 财经十一人 作者: 不止十一人

公有云渗透慢带来哪些掣肘?


算力分散对产业健康发展不利。大模型军备竞赛下更是如此。按理说,中国公有云应该规模越来越大,进而摊薄采购成本、研发成本,建立正向循环。美国三家云厂商是这个逻辑,但国内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2023年中国云市场的出现了明显的分野:阿里云、腾讯云在聚焦公有云,华为云和运营商云在发力混合云、私有云、专属云等本地部署的云。

过去多年,中国云市场一直希望学习美国市场的公有云路线。美国三大云厂商普遍基于公有云提供服务。它的优势是规模大、效率高。公有云架构天然能向全球市场扩张,不断摊薄算力、研发成本。

无论是供给方(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还是需求方(国资背景综合性企业集团)人士都曾对《财经十一人》表达同一个观点:公有云算力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从全球云计算技术发展方向看,公有云才是最理想的方向。不过他们也共同提到,现实情况是,中国的公有云渗透率在短期内很难大幅提升。   

公有云的设想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不断碰壁。最积极使用公有云的互联网行业近几年持续低迷,公有云需求不足。政企行业占据IT支出大头,却更加青睐私有云、混合云、专属云(专属云是一种介于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形态。很多城市云、政务云项目中,被部署在当地,拥有独立资源池,采取托管形式。它不像公有云一样用纯租赁模式,一般不部署在云厂商集中管理的数据中心中)。哪怕是面对大模型这种新技术,中国政企市场仍在延续建私有云,用私有化模型的做法。

政企行业排斥公有云的原因有几种:其一,公有云的数据不在本地部署,出现事故时权责难以理清。本地部署的云由自己掌握,更符合监管、安全要求。其二,政企机构考虑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倾向私有云而非公有云。因为在财务报表中,公有云是资本支出,私有云是固定资产。哪怕私有云的摊销成本更高,最终报表上依旧体现为存量资产。

一位中国云厂商战略分析人士对《财经十一人》直言,公有云最大客户群是互联网行业,但中国互联网行业长期低迷。他所在的云厂商判断是,未来3年政企才是主战场,混合云、私有云、专属云是中国云市场的主引擎。

2022年8月Gartner数据显示,中国混合云采用率在2021年达到了42%。Gartner当时预测,2024年中国混合云渗透率将到70%,远高于50%的全球平均水平。现实的确如此,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在持续下滑。本地部署的云(混合云、私有云、专属云)在稳定增长。

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已跌至历史最低点。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190.1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4.7%。其中,IaaS市场规模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PaaS市场规模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整体增速低于国际市场。2023年同期,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1%。
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业务为主的厂商市场份额不断下滑。2023年,阿里云在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首次跌落30%关口。华为云、天翼云等有混合云/私有云业务的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

IDC仅公布了专属云市场数据,没公开混合云、私有云市场数据。专属云市场仍在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中国专属云市场规模154.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前五强份额分别是,中国电信(18.7%)、中国移动(12.0%)、浪潮(11.6%)、中国联通(10.3%)、京东云(10.2%)。

私有云过多,不仅会导致中国算力产业碎片化,还会导致软件服务业碎片化。因为背后的产业生态是人力密集型的,边际效益随着人员增加而递减,进而无法投入巨额研发成本进行创新。云厂商技术人士的共识是,在大模型军备竞赛中,中国算力产业如果想建立建立规模、成本优势,就应该坚持公有云的技术方向。公有云上容易长出创新企业,会带来繁荣的软件生态。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