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打造清凉城市,推动城镇空间
低碳宜居转型。优化城市生态冷源与通风廊道系统。规划建设清凉居住社区、清凉商业街区、清凉开放绿地、清凉绿色交通。集成各项环境降温技术,实现分类系统应用推广。
到2030年,完成一批清凉城市示范项目。到2045年,全省推广清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模式。
9.营造低碳乡村,推行农村清洁化用能。结合乡村建设行动,推广“自发自用、余电互济、农机储能”的农村户用新型
能源系统。实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有机废弃物分类收集,探索小规模、分散式村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和应用模式。
到2030年,全省建成一批村级新型能源系统试点,同步建设村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设施。到2045年,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实现全覆盖。
10.推广零碳建筑,构建热带建筑发展新模式。提升新建建筑低碳设计与建造水平,开展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建筑清洁能源自供给体系建设。推广柔性用电,实现建筑用能全面电气化。因地制宜应用建筑群集中供冷、空气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等技术,降低建筑供冷、供热运行成本和
碳排放。
到2030年,全省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节能率78%,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节能率75%,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中试点推广设施设备全面电气化。到2045年,新建和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项目设施设备全面电气化。
11.发展新型市政,支撑城市循环低碳转型。建立低碳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推进“源网厂河”一体化运行,提高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鼓励污泥资源化循环利用。建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体系,升级改造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到203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7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5%。到204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0%。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