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聚合绿资源,提升林业碳汇水平。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底线约束,构建“一园两带多点”的陆地生态空间格局。建设“绿美自贸港”,开展扩绿、护绿、兴绿行动,提升全省森林碳储量。
到2030年,全省森林蓄积量约1.83亿立方米。到2045年,森林蓄积量约1.95亿立方米。
16.挖掘蓝潜力,打造海洋增汇样板。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基础研究,推广海洋生态固碳和生态修复技术,系统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蓝碳系统,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提升渔业碳汇能力。
到2030年,全省红树林面积约11.9万亩。到2045年,海洋蓝碳贡献大幅提高。
17.固好
农业碳,推动农业
低碳发展。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农业+新
能源”复合系统,推动种养结合、农林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到203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90%,增汇型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到2045年,形成可复制的热带农业固碳技术体系。
18.开拓地质碳,提高储碳保障能力。加强海陆油气盆地碳封存和玄武岩的二氧化碳矿化封存潜力研究,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开展地质碳封存示范,拓展储碳空间。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