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政策环境下,能源部门的结构变化速度足以在2030年达到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峰值。但是达到峰值过后,目前油气需求下降的速度还不足以与巴黎协定的1.5°C的目标保持一致。如果各国政府全面兑现其国家能源和气候承诺,那么到205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日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全文如下:
民营经济发展局共有5项具体职责:跟踪分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实施评估督导;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开展政策措施预评估;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措施
当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均可同步获得绿证并划转至用户,绿电、绿证交易已建立信息互通、功能互补、认证统一的交易机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加强绿电、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衔接,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形成节能降碳合力。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
越南计划加快制定碳信用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额度交换活动的法规;按照国际法律和条约规定,指导实施国内和国际碳信用额度交换和抵消机制,并力争于2025年试运行碳信用额交易平台
培育和丰富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认证及评级机构在京发展。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逐步丰富交易产品种类。完善企业碳账户体系,优化与碳排放量挂钩的环境权益价格发现机制。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提出申请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和额外性。相较于《暂行办法》的规定,更加强调了减排项目的“唯一性”,意味着项目业主在选择碳资产开发类型上应选择综合收益更高的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11月22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近日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组织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注册登记规则、交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