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 潘家华:“双碳”拖累了经济发展吗?

    零碳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猛,已经表现出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风电、光伏在很多地方的发电成本已低于煤电。这意味着新旧动能的转换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增长路径。可再生能源设备、储能、终端用能设备的生产,产业链条比化石能源长,就业岗位多,增长动能大

    2023-10-05 08:46 浏览量1560 评论0
  • 氢能大发展机遇来了,看看10位院士怎么说!

    纯氢储运路线是目前主要发展的路线,包括常温高压气态氢(主流),深冷常压或低压液态氢、深冷-高压超临界氢、带压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在气氢站方面,大容积IV型储氢瓶组、高压大流量氢气压缩机、紧凑型氢气预冷器

    2023-10-05 00:03 浏览量5031 评论0
  • COP28将在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Dubai举行 全世界的能源未来将是讨论重点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之前,国际能源总署执行董事比罗尔(Fatih Birol)今天在马德里(Madrid )举行的国际气候和能源会议中表示,2015年巴黎协定中把全球升温限制在摄氏1.5度以内的目标「仍在可实现范围内」,但面临「许多挑战」

    2023-10-03 23:12 浏览量733 评论0
  • 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全文)

    积极谋划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性研究任务,鼓励高等院校加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投入。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末端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多污染物系统治理

    2023-10-03 18:14 浏览量9129 评论0
  • 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牧业与粮食生产。可能的减碳方式有哪些?

    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牧业与粮食生产。可能的减碳方式主要有以下 3 点:(1)种植与养殖技术优 化,提升单位能耗农产品产量;(2)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替代;(3)废弃物(如秸秆)循环再利用。综合而 言,虽然农业活动碳排放占比同样居前,但我们认

    2023-10-02 09:49 浏览量846 评论0
  • 如何实现碳中和?

    我国的工业活动碳排放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因水泥、钢铁、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较大比例。其中,水泥、钢铁为应用广泛的基建原料,碳排放总量规模较大,化 工虽碳排放总量占比仅不足 5%,但其排放强度大

    2023-10-02 09:48 浏览量2872 评论0
  • 区域不均衡,减排的经济压力与跨区域电力调度面临挑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在我国走向碳中和的过程中,面临着由 区域不均衡带来的挑战。首先,全国各省份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在低碳转型中面临不同的社会经济压力。 碳排放总量较高的地区

    2023-10-02 09:46 浏览量1095 评论0
  • 需求未达峰,发电供热、制造业用能及工业活动排放占比高

    我国当前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并且仍未达峰,处于上行通道中。从 结构上看,我国能源活动、发电与供热、制造业用能、工业活动排放量占比较高,农业、废物处理占比较 低,土地利用与林业的净排放已进入负值

    2023-10-02 09:46 浏览量1527 评论0
  • 我国碳排放总量居全球之首,能源活动为全球最主要排放源

    全球碳排放主要源自能源活动。据 Climate Watch 最新统计数据,2020 年,能源活动碳排放 总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74.66%,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废物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分别占 12.34%、6.58%、 3.48%、2.93%。其中,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发电和供热

    2023-10-02 09:45 浏览量6325 评论0
  • 全球碳排放边际改善,但仍未“达峰”

    距离《巴黎协定》生效已有 7 年,全球主要国家均已开始布局碳中和,从边际变化看,全球碳排放近 年来确有放缓之势,然而,就全球维度看,仍未“达峰”,温室气体排放仍处于上升阶段。

    2023-10-02 09:44 浏览量910 评论0
  • 大势所趋:《巴黎协定》之下的碳中和承诺

    近年来,气候问题引发的自然灾害愈发密集,对全球生态与人类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绿色可持续已成为当今全球主要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亦成为中长期全球能源结构转型、 科技绿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2023-10-02 09:43 浏览量2796 评论0
  • 中国碳交易的现状与展望:全国碳市场扩容、CCER重启、打通电碳市场、加快顶层法规建设,是碳市场的四大关键词

    中国碳市场建设始于试点碳市场。2011年10月,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分别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2014年陆续开市

    2023-10-02 09:34 浏览量52597 评论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