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就必须依靠原材料工业。而原材料工业的能源强度高,碳排放强度也高,带来的环境约束开始加强,因此,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和相关约束性指标。如今,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进入“新基建”的阶段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自2011年开始,伴随能源转型而生,是以实现“双碳”为目标的约束性政策,与其他激励性政策构成一套政策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在核算统计清楚企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针对电力这类高碳排放行业发放配额,如果参照欧盟等国外的碳市场
目前中国的碳市场交易主要针对的是电力行业,交易前,政府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如果A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际碳排放低于配额,就可把剩余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中出售;如果B企业碳排放超过配额
首先,对于电力企业,排放额度给了他们从火电为主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压力,同时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出售,让这一压力有了价格弹性,而不同于行政性指令
碳市场活跃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中国的碳市场不是通过交易实现经济利益,而是倒逼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如果快速减少碳排放配额,会推高企业成本,最终要么通过价格传导到终端,最后由消费者买单,要么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碳减排评价是指对由于弓|进碳减排技术或采用先进管理手段而实施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碳排放量减少的评价活动。针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碳排放评价:指针对减排项目的减排目标执行情况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包括对该项目设计减排量的“审定”和项目实施后实际减排量的“核查”
北京大学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采购服务、项目预算金额:350万元、项目最高限价(如有):350万元,碳排放权 25212吨 北京大学向供应商一次性购买25212吨北京市碳排放权(BEA),报价中包含税费及转让交易手续费等所有相关费用
去年6月,在CBAM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之际,我国商务部特别强调CBDRRC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在政策评议过程中,欧盟强调CBAM应“尊重《巴黎协定》及其中的国家自主贡献(NDC)与CBDRRC原则”。然而,目前最终法案仅在鉴于条款(whereas clause)中原则性规
欧盟议会曾聘请专家研究边境碳调整措施、将进口商纳入ETS和对特定第三国(不执行符合《巴黎协定》的气候政策或不对温室气体排放收费)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三项政策与WTO法的兼容性。由于WTO法禁止进口数量限制,而ETS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设定上限
2023年5月16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的最终法案于官方公报发布,并自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为确保履行其在《巴黎协定》项下的国际义务,即2030年前整体经济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至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