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首份成体系、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互联网闲置物品交易及互联网回收减排量评估的团体标准。基于两大团标中提出的减排量计算方法学,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买卖闲置物品可减少的碳排放量,以及参与互联网回收可减少的碳排放量也有了具体的计算标准
近日,在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批准发布了两项团体标准《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互联网平台闲置物品交易通用要求》和《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循环经济领域资源化过程 互联网平台废弃产品回收》
碳市场以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是比较典型的权证市场,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因此,发展碳金融对建好碳市场至关重要。在“双碳”目标下,金融机构今年以来频频发力碳金融,与“碳”挂钩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涌现。
碳排放权制度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发挥私主体在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积极性,以总量控制交易的模式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然而,对于集行政主导、交易机制、公益维护等不同要素于一体的碳排放权制度而言
9月5日,深圳正式发布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公告。根据拍卖公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第一监测期(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碳汇总量共38745.44吨)内的3875吨红树林保护碳汇量将于9月26日下午3时公开拍卖,拍卖起始单价183元/吨,竞买保证金36万元整
随着第二个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上周,全国碳市场CEA(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46.11万吨,总成交额约4.07亿元,综合价格收盘价为68.43元,较去年年底的累计涨幅约25%。与此同时,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正如火如荼
8月28日,山东港口牵头,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参与编制的团体标准《近零碳港区建设技术要求》,由中国航海学会正式发布实施
洪涝、干旱、台风、动物濒危、海平面侵蚀居住地,突发气候危机愈发密集与暴力,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也愈发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173个经济体为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的目标而制定了自身的净零计划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则是中国的承诺
中国碳市场建设始于试点碳市场。2011年10月,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分别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2014年陆续开市。2016年9月,福建省成为
碳配额是指按规定必须完成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碳配额交易的实质,就是在一个原本是自由排放的领域,通过对排放上限的封顶,从而把不受约束的排放权,人为地改造成一种稀缺的配额的过程。
当前,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气候科技领域创新举措不断涌现。针对气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在多国蓬勃兴起,并受到风投资金青睐。分析人士表示,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的快速壮大,既受益于低碳转型的市场需求,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
目前碳市场运行面临较多具体问题,如,部分严重亏损企业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导致其无法交易履约;一些应纳未纳企业的补入,没有明确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