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在运输规模、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实现陆上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输的首选。但是,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尚在起步阶段,现有少量短距离、小规模、低压力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运输方式仍以低温储罐公路运输为主
随着地球变暖,政府、企业和活动家越来越多地谈论脱碳——即减少并最终完全消除我们日常活动中二氧化碳 (CO 2 ) 排放的过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强调,人类迫切需要在2050年前实现完全脱碳,从而使人类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迎来了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在此机遇下面临着传统业务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的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既为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创造了条件,但是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阶段,需要制定完善碳排放双控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主体、范围、内容、数据来源、核算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不仅是国家考核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依据,也将作为各省对下级地市进行双控考核的指导。除了碳排放双控考核制度外
作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创新制度,两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取得了哪些成效?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金融与碳市场将产生怎样的“碰撞”,如何借助碳市场推动金融创新?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节能降碳宣传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那么,本届全国节能宣传周主要有哪些活动安排?我国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节能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近日表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之路一定能够越走越好
我国碳市场的基本定位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因此,评价全国碳市场启动至今的整体成绩,我们要从结果导向看问题,最主要是看碳市场是否起到了以相对较低成本控制温室气体的作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企业2162家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日益提升,银行系、保险系和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组合碳足迹及气候风险披露显得尤为重要,资产端的数据收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完整的碳管理闭环从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形成报告,给到监管机构、投资人和下游客户,再到最终形成决策,亟需理解方
在贺克斌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目前我国面临着“三高一短”的挑战,需要“五碳”并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发力点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未来要进一步解决减污和降碳的协同
我国建立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2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低碳试点示范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不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
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进一步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