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全市环境要素总量指标,压实各县、市区政府减排责任,建立重点减排工程清单并动态更新,统一推进全市环境要素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确保重大项目依法依规落地。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严把“两高”
通过测量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的碳含量,以及对应产生的产品数量,利用公式E = P × C × G,其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P表示产品产量,C表示每个单位原材料的碳含量,G表示每个单位产品对应的原材料消耗量,计算碳排放量。
通过测量燃料的消耗量和燃料的碳含量,利用公式E = V × C × G,其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V表示燃料消耗量,C表示每个单位燃料的碳含量,G表示燃料的碳氧化率,计算碳排放量。
通过测量能源输入量和能源的碳含量,利用公式E = P × C,其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P表示能源消耗量,C表示每个单位能源的碳含量,计算碳排放量。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的协同效应。包括加强财税政策协同、产业政策协同、经济社会协同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协同,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则。二是健全金融市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发展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资本市场工具,提升绿色金融支撑能力。三是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碳排放权交易是当前全球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市场化工具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着区域割裂、缺乏合作、流动性差等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聚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碳排放重点企业调研帮扶行动,高水平当好“调查员”“服务员”“联络员”,广泛听取企业诉求,高效破解企业难题,主动协调重大事项,全力帮助碳排放重点企业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8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
能耗双控的目的是平衡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能源资源,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优化来减少能源消耗,以能源集约利用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十四五”以来,通过加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等措施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两年多来,我们坚持统筹谋划,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坚持系统推进,扎实推进各领域重点任务;坚持改革赋能,不断健全绿色低碳政策和机制
2006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要推动化石能源“零碳化”开发利用,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要大力开发与应用CCUS这项前沿的低碳化技术。2011年,科技部组织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专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