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中也提到,运用CCUS技术除碳是实现净零排放以及补偿超过1.5℃所需的净负排放的必要措施。在全球多数国家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情况下,“化石能源+CCUS”超过“新能源+储能”,成为各国统
2021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1亿吨CO₂,其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约占80%。近年来,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90.3%下降至2022年的82.5%,煤电占比从2012的78.05%下降至2022年的66.55%,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下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首先指出,作为欧盟的新立法,碳关税的实施应考虑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兼顾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合理关切,推动达成更加公正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针对未来中欧在碳关税领域的合作,他提到,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研究讲席教授费多丽(Doris Fishcer)认为,碳关税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未来应关注碳关税实施的预期影响,以应对该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碳关税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防止碳泄漏,即阻止高排放企业向欧盟外转移
布鲁盖尔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资深能源专家乔治·扎克曼(Georg Zachmann)认为,当前碳关税不应单纯被视作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而需要在更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国际语境中进行考量,欧盟和中国应在碳关税领域找到合作的利益契合点。他指出,当前欧盟在经济和能源
原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吕学都认为,欧盟碳关税的出台将带来深远的全球影响,对此应理性和客观看待并科学施策予以应对。首先,有别于很多国际行业组织针对各自不同行业采取的针对性政策,碳关税更具全面性
瑞士世界贸易研究院总裁约瑟夫·弗朗西斯(Joseph Francois)提出,欧盟碳关税在技术及操作层面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欧盟和中国可以在碳关税实施效率和精准度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完善碳关税机制,推进全球气候行动进程。目前,欧盟碳关税主要针对材料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指出,为实现气候行动的目标,各国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作用。碳关税的出台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碳关税的实施是为了有效应对碳泄漏,但是要真正实现碳泄漏的控制
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完善全国碳市场将是中国应对碳关税机制的有利政策工具。他指出,碳关税作为单边措施,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则、国家自主贡献安排等基本原则将带来挑战。随着碳关税的逐步强化
世界银行2022年的分析报告显示,全球现行68个碳税、碳排放交易系统、燃油税等直接或间接的碳定价措施。其种类丰富多样,对建立多元碳定价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应当制定兼具透明度、问责制、差异化的政策体系,以及涵盖碳排放测量、报告及核查国际标准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决策支撑,现对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参照碳会计金融合作伙伴关系的《金融业适用的全球温室气体的核算及报告标准》中的计算方法学,基金公司可以根据被投企业的自主披露,或基于物理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数据估算碳排放数据,以投资组合的现值将投资组合的碳排放量进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