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碳排放重点企业调研帮扶行动,高水平当好“调查员”“服务员”“联络员”,广泛听取企业诉求,高效破解企业难题,主动协调重大事项,全力帮助碳排放重点企业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8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
能耗双控的目的是平衡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能源资源,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优化来减少能源消耗,以能源集约利用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十四五”以来,通过加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等措施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两年多来,我们坚持统筹谋划,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坚持系统推进,扎实推进各领域重点任务;坚持改革赋能,不断健全绿色低碳政策和机制
2006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要推动化石能源“零碳化”开发利用,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要大力开发与应用CCUS这项前沿的低碳化技术。2011年,科技部组织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专项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中也提到,运用CCUS技术除碳是实现净零排放以及补偿超过1.5℃所需的净负排放的必要措施。在全球多数国家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情况下,“化石能源+CCUS”超过“新能源+储能”,成为各国统
2021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1亿吨CO₂,其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约占80%。近年来,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90.3%下降至2022年的82.5%,煤电占比从2012的78.05%下降至2022年的66.55%,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下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首先指出,作为欧盟的新立法,碳关税的实施应考虑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兼顾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合理关切,推动达成更加公正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针对未来中欧在碳关税领域的合作,他提到,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研究讲席教授费多丽(Doris Fishcer)认为,碳关税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未来应关注碳关税实施的预期影响,以应对该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碳关税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防止碳泄漏,即阻止高排放企业向欧盟外转移
布鲁盖尔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资深能源专家乔治·扎克曼(Georg Zachmann)认为,当前碳关税不应单纯被视作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而需要在更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国际语境中进行考量,欧盟和中国应在碳关税领域找到合作的利益契合点。他指出,当前欧盟在经济和能源
原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吕学都认为,欧盟碳关税的出台将带来深远的全球影响,对此应理性和客观看待并科学施策予以应对。首先,有别于很多国际行业组织针对各自不同行业采取的针对性政策,碳关税更具全面性
瑞士世界贸易研究院总裁约瑟夫·弗朗西斯(Joseph Francois)提出,欧盟碳关税在技术及操作层面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欧盟和中国可以在碳关税实施效率和精准度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完善碳关税机制,推进全球气候行动进程。目前,欧盟碳关税主要针对材料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指出,为实现气候行动的目标,各国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作用。碳关税的出台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碳关税的实施是为了有效应对碳泄漏,但是要真正实现碳泄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