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59032
  • 2
  • 分享到

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用户的行为边界到底在哪里?

2022-4-18 11:48

来源: Internet-law-review 作者: 王铼、曹莹、叶永尧

《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背景下NFT项目的风险边界


2022年4月13日发布的《倡议》在为NFT项目划定风险边界的同时,明确提出六项禁止性行为规范,目的就是坚决遏制NFT的金融化、证券化倾向。


从《倡议》内容可以看出,一方面,避免NFT引发的金融风险始终是监管机构关注的底线;另一方面,基于文创底色背景的数字藏品,发挥NFT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作用,也是受到正面肯定的。

围绕NFT的监管与长期以来我国对虚拟货币及相关炒作风险的警示,以及对相关非法金融活动的态度基本一致。“脱实向虚”的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以及引发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隐患都会触碰监管底线。

除此以外,艺术品原本就是洗钱活动的重灾区,冠上NFT光环的NFT艺术品更有可能成为洗钱活动的新型通道。因此,《倡议》提示对NFT交易的实名身份认证要求,同时也提示相关主体关注反洗钱风险。

此外,《倡议》还提出,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NFT,不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也是要从融资渠道的角度防止资金变相流入NFT行业,从而增加炒作风险,影响金融稳定。

实际上,证券、金融在世界各国都属于强监管的行业,《倡议》对NFT金融化、证券化的禁止性规定与世界各国的相关监管趋势是一致的。

早在2021年3月的证券代币峰会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专员Hester M. Peirce就警告,碎片化NFT(F-NFT)或者可拆分NFT可能通过美国证券法的“豪威测试”(Howey Test),从而被SEC认定为证券范畴。

发行人如果没有相应资质,则可能涉及非法发行证券,受到SEC的监管。这一点与《倡议》提出的“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的思路不谋而合。

由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严格禁止,我国市场在无币化数字藏品上的探索让中国数字藏品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海外NFT的道路。

虽然我国还没有针对数字藏品出台监管规定,但是围绕经营数字藏品的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藏品所承载的对象已经有了非常细致的监管规定。

《倡议》给中国语境下的数字藏品划定了行为边界。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入局数字藏品,还是传统文化艺术企业主动寻求数字化突破,坚持在中国语境下的合规化经营,避免“脱实向虚”,才是数字藏品在我国稳健发展的长久之道。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