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无论是中国的哪个区域,都面临着如何应对挑战的形势,大多数地区目前都处于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之中,而且个别地区已经对外宣示,承诺可以在国内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主要城市均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且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初步见效,由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实现“碳达峰”的压力和阻力相对较小,基本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碳达峰”乃至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以
北京为例,作为共和国的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很高,基本上走完了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基本上以第三产业为主,因此“碳达峰”已经成为历史,下一步重点工作是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步伐,预计在国内肯定会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北京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期间
碳排放要稳中有降,其实就是要尽可能地缩短“碳达峰”之后的高位平台期,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
再说一说
上海,众所周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领跑者”或“火车头”的作用,其经济发展状况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可见这个城市拥有的独特角色和特殊地位。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在2025年前要实现“碳达峰”,比国家设定的目标时限早了五年时间,可以说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引领者之一。
除了上述两个特大城市之外,中国其他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或城市也都表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比如
江苏、
福建、
广东、
天津和海南等省份已经提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尽管时间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既然是要率先达峰,那么意味着一定是要早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这一重要目标。
当然,同样属于东部地区的省份,并没有全部在“碳达峰”方面采取相同的目标宣示,比如东北三省、
山东等省份似乎对自身率先实现“碳达峰”尚未有足够的信心,因此还没有提出达峰的具体时间表,说明各地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此外,个别西部省份也不甘落后,比如
青海和
西藏等也都提出了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这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信心,更给我们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良好基础。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