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系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重点攻坚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为协同治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和关联要素的多元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有利于更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一方面,对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牢固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增强协同治理意识,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