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9537
  • 0
  • 分享到

万亿“双碳”市场,数字化如何助力碳中和?

2023-8-12 10:44

来源: AI财经社 作者: 陈畅

各行业是否有必要去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核算体系?


刘强:核算体系肯定有利于碳市场的发展,这取决于我们要选择一个怎样的路线。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当然也需要一定成本。

欧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们通过发展碳市场来实现碳的减排,利用市场机制来给碳排放做定价。在美国,更多地是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手段来实现目标。美国有一个很早就开始的计划叫“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降低燃油消耗的能力。

任何低碳和绿色背后的问题都是经济性问题。如果没有经济性来支撑的话,最终很难坚持下去。企业能做的,就是增强自身能力。这说起来简单,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很复杂。

自愿性的事情可以由行业协会来做,强制性的事情还是要由政府牵头。事实上,发电行业已经被强制做碳排放统计。

翟宇博:关于新能源,我们拿到一组数据,很多省份新能源的新车销售率都已经超过25%。这一方面对新能源是政策利好上,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网络、电池的里程寿命等等都在进步,大家对于新能源的这个发展和接受度也比原先会更高。

对于能链来讲,一方面是两手都要抓,一方面通过我们更好的基础设施,让大家能够在使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体验到友好、便捷、智慧化的服务。我们也希望存量燃油车做好更精细化的低碳减排。

能链认为,技术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场景和商业模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价值。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点,就是其实现在针对汽车、交通还有能源领域还没有实现一种企业同工协同,这是从业者的共同感受。未来如果三者想要实现耦合式的低碳发展,不仅仅需要有顶层机制的协同,也需要产业策划,以及避免一些重复计算科学量化工作。

刘强:智能是驱动双碳进步的工具。当所有行业都向智能化体系发展后,中国将拥有更绿色的生活和更绿色的产业体系。

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将拥有非常自由的生活状态。尤其新型的能源技术会赋予我们更多更大的能力。

今后无论我们身处海岛还是沙漠,都能通过分布式能源和网络世界,与外部社会取得联系。我们可以开上我们的车,带上我们的装备,随时去往任何一个地,这是我以内心构建的美好愿景。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非常多技术的进步和整个体系的改善和创新。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56789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