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清:全国
碳市场平稳运行已满两周年,目前已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整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参与企业控排责任逐步压实。超过80%的企业认为碳市场强化了企业控排责任,促进了企业减排行动,市场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逐步显现。
二是实现了行业整体减排成本的降低。配额价格波动合理、价格稳中有升,据初步分析,共649家企业通过
碳交易实现了低成本减排,全行业减排成本降低约为100亿元。
三是
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主管部门指导并督促企业初步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实测关键数据的重点排放单位由2019年的43%提升至2020年的76%,企业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初步形成了“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的社会意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成为彰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同时,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关注。
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全国碳市场作用和定位认识尚不统一,存在过度强调碳市场的
金融属性,忽视其作为减排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存在过度担心碳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忽略其对经济绿色
低碳转型发展的激励作用的情况。
在法律法规方面,“碳交易条例”尚未出台,现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规层级低、处罚力度弱,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在市场功能方面,覆盖行业仅为发电行业,交易主体仅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且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单一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