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2005-20120 年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由 2005 年的 22.34 亿吨二氧化碳,上升到 2020 年的 50.8 亿吨二氧化碳,扩大 2.27 倍,年复合增长率为 5.6%。
“双碳”目标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急待社会资本与企业投资弥补。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有关研究显示,当前每年用于双碳目标的投资资金只有5265亿元,资金缺口超过2.5万亿元。与2030年实现 “碳达峰” 每年的资金需求3.1万亿元至3.6万亿元相比,当前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
首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发起于2022年8月举行的第一财经零碳峰会,众多专家学者当时就如何做好能源结构的转型,以及碳中和浪潮下,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遇见的变化展开讨论,依托中国深具影响力的财经全媒体集团第一财经与拥有丰富可持续发展学
赖晓明:通过政策因素、投资行为转变、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了企业自主减排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碳盘查、使用低碳技术、投资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建设碳管理体系等多个有建设性的落实手段。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何平进行了“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深度低碳化发展道路的展望。他认为,优化和协同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可以通过结构优化、需求减量、能效提升、低碳能源四条路径,覆盖政策赋能、行业行动、市场加速、协同融合四大领域,通过互相交错的方式,帮助“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从2013年起,八省份碳领域试验区域开始上线操作,涵盖中国传统产业,包括发电、钢材、混凝土、石化等,关键污染企业达到3000户。截至2021年6月,试验企业配额完成量达到4.8亿吨,贸易额度达到114亿元,日均转手率达到5%
全球碳价格仍处于低位。环顾全球,大多数市场的碳价格仍然远低于达到《巴黎协定》目标所建议的范围(40-80美元/吨)。2020年,全球只有3.7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定价等于或者高于上述价格区间。未来10年,要实现《巴黎协定》承诺的1.5-2摄氏度的目标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到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各国需要找到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方法。一个解决方案是实施碳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买卖碳信用的地方。碳信用是一种可交易的许可证
严格按照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政策要求,严格控制焦炭、尿素、烧碱、电石等化工行业新增产能,按照国家规划布局方案有关要求,重点推进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能效、水耗、工艺技术水平等必须达到国家行业先进水平,加大煤化工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下游延伸产业,根据区内情况合理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发展高性能树脂、高端功能性膜等化工新材料,推进化工行业延链补链,建设煤—电—电石—PVC树脂—电石渣制水泥等特色产业链。加大绿色能源在化工产业中的替代,提高绿电、绿氢替代比例,鼓励用风电、光电替代化工生产用电,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入地热、光热等清洁热源;鼓励蒸汽消耗大户实施电气化改造;鼓励氢气消耗大户逐步用绿氢替代现有的煤制氢。加快重点企业、重点耗能设备、生产流程的节能改造,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
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燃煤煤样的采样、制样、化验、基准换算,应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规定的相关标准实施。自2022年4月起,在每月结束后的40日内,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应通过具有中国计量认证
重点企业依法开展信息公开,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的信息公开格式要求,在2022年3月31日前通过环境信息平台公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经核查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
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核查技术服务机构不应开展以下活动:1.向重点排放单位提供碳排放配额计算、咨询或管理服务;2.接受任何对核查活动的客观公正性产生影响的资助、合同或其他形式的服务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