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开始到 2030 年,是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的目标是在 2021 年实现欧盟范围内 15.72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限额,且每年减少 2.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线,这也意味着每年上线减少 4300 万个配额,且上线会在 2030 年继续下降
下一步,随着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数据获取时效性和准确度提高,我们将积极研究如何由“事后分配”逐步调整为“事中分配”或“事前分配”的具体方案,尽可能提早向市场主体明确预期...
当地时间5月2日至3日,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官员代表齐聚德国首都柏林,召开“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非正式部长级会议,为今年11月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设定议程。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 2021年重点任务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那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此项工作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ICAP 发布的《2022 年全球碳排放交易进度报告》中分别显示了 2021 年全年主要碳交易系统的碳价变化,和自 2008 开始全球主要碳交易系统的碳价格变化。根据报告显示,经济状况变化和政府规章制度的调整(包括市场稳定机制的津贴等)导致的碳限额稀缺性变化会带来
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碳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电气化和工艺提升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
双碳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需要我国努力以更为高效的资源能源管理,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控制全球气候风险作出积极贡献,这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一致、政策相通,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要部署,便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准确把握推进“双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各领域各地区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工作要求,编制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汇编》一书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报告各领域碳中和提出六大政策机制指: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
“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李高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交易价格处在合理区间。下一步将继续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其
碳定价的目标是迫使实体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 (GHG)。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一点;分歧在于哪种碳定价方法最能实现该目标。有两种主要的碳定价工具,以及其他几种次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