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有现实世界的成本。存在各种碳定价机制来确定该价格并(在某些情况下)创建碳市场。 问题在于测量碳污染并确定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其中大部分仅与二氧化碳排放间接相关。 不同的碳定价工具估算碳成本的方式略有不同。大多数主要的碳定价工具也以不同方式处理碳收入。
碳市场的形成机制的核心是配额的总量控制,通过配额总量的不断减少,来推动碳市场的运行。其次,在中国的试点地区交易中,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案例,影响了碳市场的运行。在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也有因为使用过多抵消比例的CER而让市场价格
CCER主要包括六个步骤,依次是:项目文件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与监测、减排量核查与核证、减排量签发。其中前三个步骤是为了将开发项目确立为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后三个步骤是对已确立的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核证备案
短期来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较为有限。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在初期仅纳入钢铁、铝、水泥、化肥等行业,而我国出口欧盟产品以钢铁和铝产品为主,对欧盟出口的化肥、水泥、氢气总量较小。依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文件中覆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各领域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双碳顶层设计文件设定了到2025年、2030年、2060年的主要目标,并首次提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要达到80%以上。
在“双碳”目标下,ESG是指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集合,是指在关注公司财务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融入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要素,评估公司的运营状态、投资理念、战略规划,并形成评价工具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所涉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当至少保存5年。为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重点排放单位自2022年4月起,在每月结束后40日内,通过环境信息平台对以下
易碳家讯:5月1日消息,欧盟理事会近日宣布将航运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法律程序已完成,EU ETS已正式成为法律。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基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发电行业排放配额限额与交易制度的碳市场。涵盖航运的碳排放规则和其他四项法律构
5月2日,亚洲开发银行宣布推出“亚太创新气候变化融资机制”(IF-CAP)。作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机制,IF-CAP将显著加大对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攻坚战的支持。目前,IF-CAP的初始合作伙伴包括丹麦、日本、韩国、瑞典、英国和美国。亚行正与这些合作伙伴磋商机制运行细节,包括如何为相关项目准备提供赠款和为亚行部分主权贷款资产组合提供担保等事宜。通过IF-CAP担保降低亚行资金风险敞口,使得亚行得以释放部分资金,加速为气变项目提供新资金。亚行的这一气变融资机制在多边开发银行中尚属首创。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科学、全面、长时间序列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先进成果。一是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获得监测记录180万条,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趋势。二是形成目标明确、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针对13个生物类群和7类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基本摸清我国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原因是维护碳市场的运行,在履约前企业能进行市场的交易操作。在每年的主管部门确认前,企业是无法确认前一年的终排放量和配额量的。主管部门只能根据企业再前一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按照再前一年的实际数据的一定比例发放,在主管部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