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气候变化已给世界多国带来巨大现实危害,地缘政治危机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又令各国自顾不暇。去年11月,沙姆沙伊赫全球气候大会在设立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在提升气候雄心上成果有限。“这实际体现出应对气候变化在各国政府的政
有的地方就认为,减排是要花钱的,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不想减”;有的地方又苦于找不到切口和抓手,所以“不会减”;还有的地方觉得这件事是全国层面的大事,不是小县城的“必答题”,我们“减了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又过于激进了,主张“先减了再说”,因此层层加码
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举行。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提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把美丽上海建设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
随着气候危机的频发,全球主要国家逐渐达成气候共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越来越多的公司有绿色电力需求,“绿证”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可选择的绿证有三种:中国绿证GEC、国际绿证International-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I-RECs)、全球可再生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应该停止对新化石燃料项目的所有许可或资助,G20必须保持“1.5度的目标”,他指的是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该协议将1.5摄氏度(2.7华氏度)设定为大气变暖的全球护栏,各国承诺尽可能努力防止这种长期变暖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要下大气力推广节能技术,对标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加大低水平项目改造升级力度。要大力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真正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提升节能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坚决杜绝以节能、“双碳”为名搞“拉闸限电”。
据易碳家了解到,《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今日在京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的长期国家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交通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 10%,是我国的重要碳排放源,其中道路运输占比更是达到了 80%以上
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调节机制,碳市场有望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机制,给碳排放权确定一个市场价格。任何企业要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都要根据这个价格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以此增强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
“绿色金融的起源,从体系上来讲,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共同发布的《绿色金融指导意见》,自此我国形成了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马骏表示,绿色金融的“四大支柱”包括界定标准、可持续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以及产品体系和产品创新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的长期国家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交通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 10%,是我国的重要碳排放源,其中道路运输占比更是达到了 80%以上。城市客运是道路运输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针对城市绿色交通转型,2021年《中共
在9月6日举行的“服贸会”·2023中国国际经济管理技术论坛暨ESG与高质量发展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表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当前面临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
中短期看,CBAM机制对我国影响较小。从长期看,如不及时跟进相关研究,这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贸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要加快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碳定价规则制定,提升我国气候治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