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9364
  • 0
  • 分享到

辨析数字货币——对话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2019-11-2 2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可望全球率先发行数字法币?

第一财经:目前,在国际上的讨论中有一种呼声,认为中国由于其在电子支付方面的领先地位,更可能也更应该率先推出数字法币。

杨凯生:希望能够如此。这还是从国际比较上来说的,其实从国内来说,数字法定货币应该是未来各类数字货币的主流。换句话说,也许数字化的法定货币出来了,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的虚拟货币就不会有目前这样的市场了。

第一财经:中国发行数字法币,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和考量?

杨凯生:对于这一点,周小川行长早就有过论述: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中国数字法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采用特定的数字技术实现的货币形态,是纸币的替代品,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电子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本质上它仍是中央银行对公众发行的债务,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

第一财经:在技术路线上会如何选择?会使用目前呼声很高的区块链技术吗?

杨凯生:针对这一点,周小川行长也曾经说过: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这个说法有道理。除了区块链技术,据了解,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还在深入研究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比如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等。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我想央行一定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这从一开始似乎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了区别。

另外,其他一些央行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例如英国央行的设计理念就是站在中央银行的系统视角,不基于区块链技术,力图实现一种中央银行控制的可扩展的中央银行加密数字货币。

第一财经:大家关注区块链技术,其实是关注其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安排。但是对于数字法定货币,去中心化的架构似乎不太可行,首先就是安全问题。

杨凯生:对。数字法定货币必须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从而解决因账户匿名不可追踪可能导致的问题。这里既要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数字货币用户安全,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可控的匿名机制,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我以为不能简单地把有中心就看成是落后的标志,把所谓的去中心化奉为圭臬。数字法定货币必须中心化或部分中心化,这才能保证效率和安全,这个问题甚至可以和国家主权联系起来分析。数字化的法定货币在某些环节也许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但在具体设计上应该会有所调整。我对这方面的技术是外行,只是看过一些材料,但感到有些专家的建议和想法似乎是有道理的。例如,变扁平网络为层级架构,变公有链为联盟链,变竞争性记账为合作性记账,而且要让一些关键节点参与到记账体系中来,等等。

第一财经:央行发行数字法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择批发型的数字法币,还是零售型的数字法币?

杨凯生: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少人现在认为数字法币的运行框架可以有两种模式选择:一是由中央银行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这大概就是你说的零售型。二是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即批发型。在第一种模式下,央行要直接面对全社会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第二种模式就是仍采用现行纸币发行流通模式,即由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贷等服务,并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我认为,中国在数字法定货币的第一步似乎还是应该选择批发模式,不需要颠覆现有货币发行流通体系及货币政策制定和传导框架。这样的做法也许风险会比较可控,运行会比较平稳,同时也可以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分担成本。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标签: 区块链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