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
金融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欢迎程度超过预期,部分国家主动要求和我国开展人民币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强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等背景下,人民银行顺势而为,沿着“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长期目标,以实体经济为依托,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政策限制,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框架。2009年7月,在
上海和
广东等地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逐步扩大至全国。之后陆续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创新制度安排,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上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声音日益增强。2015年适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五年一次的SDR审查,人民币加入SDR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度认可。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8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国际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12%。据IMF2018年第二季度公布的人民币储备信息,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报送国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1933.8亿美元,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