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积极排查在建项目、科学评估拟建项目、改造升级存量项目。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严格新建项目审批管理,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把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准入关,严禁违规新增
钢铁、电解铝、
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在符合产业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其他“两高”行业项目,严格项目论证和节能审查,对能效水平、能耗标准、经济环境影响等审查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对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
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鼓励通过节能技改深挖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潜力,积极引导开展节能诊断和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常态化监管,严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未批先建、违规上马。(州发改委、州工信局、州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
能源消费强度控制。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弹性管理。对能耗强度降低实行约束性和激励性双目标管理。落实能耗双控体制机制,逐步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及强度与
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衔接。实施用能预算管理,预留用于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耗指标。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州、县各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到2025年和2030年,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州发改委、州工信局、州交通运输局、州住建局、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节能增效行动。持续优化工业用能结构,鼓励园区发展集中供热、供电模式。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持续推进典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重点推进耗能耗电行业对标能耗限额国际先进值。加快用能设备革新换代,推动变压器、电机、风机、水泵、工业锅炉等重点设备能效提升改造,提高设备能效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全面落实。深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水平。鼓励企业、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优化调控。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节能管理,推广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和智能感知等一系列绿色技术应用,推动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改造,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进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统筹协调污染物排放和碳减排控制,优化水、气、土、固废等重点要素环境治理领域协同控制。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州发改委、州生态环境局、州工信局、州交通运输局、州住建局、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大数据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