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可再生
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更加鲜明地突出控制非原料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纳入能源双控考核的能源消费总量大幅降低。
为系统测算其影响,构建了经济-能源-环境一体化模型,用于测算双控政策变化前后纳入考核的能源消费总量和
碳排放总量(见图1)。终端能源需求预测以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模型为基础,构建工业、建筑、交通、
农业四部门模型,终端用能类型包括煤、油、气、电、热及其他能源。在终端能源需求预测基础上,考虑能源加工转换环节的能源投入和损失情况,测算一次能源需求。其中,电力作为最主要的能源转换品种,通过电力规划模型测算发电结构。在一次能源需求预测基础上,根据化石燃料平均排放系数估算能源消费产生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2010年至今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时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等国家规划目标为约束条件,以国际先进经验值和理论值为重要参考,进行系统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相对于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折合标准煤)约为2.6亿、6.6亿、10.9亿t;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原料用能(折合标准煤)约为4.4亿、5.3亿、6.0亿t。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制度下的考核总量变化如图2所示。现行能耗双控政策在旧版能耗双控政策基础上剔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预计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纳入双控考核范围的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减少。碳排放双控政策在现行能耗双控政策基础上将剔除CCUS的碳排放量,当前阶段影响还较小。
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终端电气化水平,当前可能加大新能源消纳和供电压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