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学校政府行业协同联动机制,优化迭代人才培养模式,健全
低碳专业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建立“碳中和”领域创新创业创优的高效互动。另一方面,要科学利用师生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省部级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的示范性建设与改造,打造高水平“双碳+双创”课程和导师队伍群体,构建以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为驱动强化的学生“双碳目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高展示度“双碳目标”双创成果的可持续积累。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