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7056
  • 0
  • 分享到

自愿碳市场的馅饼与陷阱:知名企业花钱忙漂绿,“碳倒爷”如何钻空子?

2023-8-19 23:50

来源: 知识分子 作者: 于杨今奇

即使暂不谈论造假,植树造林所能吸收的碳也有很多客观限制条件


卡耐基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冯艳蕾告诉《知识分子》,自然系统的碳循环远比市场中的碳核算要复杂。首先,树木被种下之后,一般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开始起到净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所以在造林和真正实现负排放中间还有很长的滞后性。其次,林场一般会因为物种单一的缘故,比原生林需要更多维护及病虫害防治,这带来了额外的人力需求和环境影响。

而最大的不确定性则来自树林实现负排放的稳定性。从碳的角度看,森林是具有两面性的。生长中的森林光合作用远大于呼吸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碳,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而遭到人为损害或者自然死亡的森林又会释放出之前存储的碳,从而成为排放二氧化碳的碳源。“一般来说,一棵树大致需要数十年才能够完全成熟,于是它的负排放潜在期限一般是100年。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加,更多的山火、干旱、飓风、洪涝和病虫害会导致更多的树木被烧毁或腐蚀,一旦发生,其储存的碳也会返回大气中”,冯艳蕾说。

卡耐基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孙武解释说,“目前,林业碳汇一般会签署20到40年一期或更长期的合同,但是购买或者销售林业碳汇的公司并不一定会存在这么多年。若最初的合同方已经不在了,那么谁来负责管理种植的树林呢?在此情况下,树木可能会被砍伐、被山火烧毁或受虫害侵扰”。

当被问及林业碳储存测算方法的科学基础,孙武表示,正因为自然系统的复杂性,一片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与排放的长期测量、监控、汇报和验证(MMRV)还没有建立非常完备的体系。虽然针对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交换的观测网络正在稳步扩张,相关数据如何指导林业碳汇的管理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政策问题。热带、寒带、温带不同类型的森林有多少新增碳汇的潜力也存在分歧。因此,MMRV研究以及能力建设已是今后美国科研资助机构的重点。

此外,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树木种类也不尽相同,气候、坡度、海拔、土壤和山火及病虫害风险等因素也可能制约森林的可持续管理。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北美大陆的西部随着山火、干旱、热浪和虫害的频发,已被认为不适合作为长期稳定的碳信用提供源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