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目前学界与市场对于碳抵消究竟如何计算还有很大的争议,试图预测没有项目干预下的毁林速度,需要考虑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假设的乐观与否会使结果产生天壤之别,统一标准并不简单。
而当我们还为方法论争论不休的时候,为森林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愈加刻不容缓。环境咨询公司Quantis的首席可持续专家廖勋告诉《知识分子》,由于目前争议太多,特别是由于缺乏标准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透明性,大企业对碳抵消的热情减退;但如果上述缺陷可以解决,种树和森林保护虽然不能推动社会向
低碳转型,但仍应该从经济支持原住民和欠发达国家,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做。另外,碳抵消所提供的气候融资也可以投资到推动新
能源应用和可持续低碳
农业转型。
“然而与这些项目初衷背道而驰的是将它们大量推向自愿
碳市场,产生低价、虚假的碳抵消来帮助企业在不改变其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仅仅用其利润的零头来买到纸面上的碳中和。举例来说,如果一家企业购买了1000吨的碳信用来做碳抵消,它不能对外宣称其实现了1000吨的碳减排,碳减排和碳抵消不能划等号,”廖勋说,减排需要考虑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除了企业本身在内部组织上进行能力建设——包括领导团队对碳减排的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
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监测能力,思考如何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原料上创新和优化——还需要深入展开
供应链上的减排合作,因为大部分企业的碳排放都发生在范围3。”
依赖碳抵消项目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就如同在一艘漏水的船上贴上一个创可贴,然后无视涌进来的海水。我们可使用的创可贴远不够修补裂痕[22],反而给我们借口不去采取真正迫在眉睫的举措,做出必要的补救和牺牲。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