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7049
  • 0
  • 分享到

自愿碳市场的馅饼与陷阱:知名企业花钱忙漂绿,“碳倒爷”如何钻空子?

2023-8-19 23:50

来源: 知识分子 作者: 于杨今奇

饱受争议的碳抵消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办法辨别“高质量碳信用”和“垃圾碳抵消”呢?


碳市场碳排放转换成可交易的经济产品

气候语境下的“碳”代表实际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最有代表性,也是比较不同温室气体的量度单位,所以几乎成了温室气体的代名词。那么,它如何又成了虚拟、可交易的经济产品呢?这要从碳市场讲起。

碳市场是目前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主要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区别在于排放主体有义务满足政策或法律上减排要求。

强制性碳市场起源于《京都议定书》,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主要针对控排企业,常见于工业、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交易产品主要是普通碳配额或排放权。

政府在确定整体减排目标后,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而这些控排企业可以根据其减排成本自由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逻辑在于减排成本低的企业会选择减排,并在经济激励下把多余的碳排放权卖给减排成本高的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社会减排成本最小化。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