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场景与实现减排项目的排放差额才能算作合格的碳信用。换言之,在碳信用项目不介入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政策压力、投资和技术水平实现的减排则不符合碳信用标准中的额外性[13]。
比如,非营利性自然环境保护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曾被曝出销售其早前通过筹资购买下来的森林保护地所产生的碳[14],问题是,这片森林已经处于TNC保护之下,本就没有砍伐风险,所以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碳信用。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被赋予了百万量级的碳信用,价值上亿美元,却在2022年被六位学者质疑其实际价值[15]。他们研究了169个在2015至2021年间产生了两千四百万碳信用的项目,发现项目中“人为干预”森林管理的树木实际上和项目外的相差不多。更糟糕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92个项目覆盖的森林面积在人为干预下减少了1万多公顷,昆士
兰州73个项目的森林覆盖则下降了5万多公顷。这些碳信用背后连真实的森林保护都没有做到,额外性就更是奢谈。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