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制造业涉及30个产业大类,不同产业的碳中和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区分制造业中几个有特点的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的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
钢铁、化工、
水泥等高耗能制造业全产业链
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35%,因而有效降低高耗能制造行业的碳排放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2019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制造业碳排放量的53%,其减排是制造业碳中和最重要的环节。钢铁行业实现减排最有效的技术路径是通过电弧炉技术替代。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途径也是通过探索绿色冶炼技术提升
能源效率。无论是碳中和还是绿色化,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都是新技术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在当前钢铁行业利润率较低的现实下,企业缺乏能力和动力进行大幅技术升级。化工行业包括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虽然行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碳捕捉与封存、零碳生物质原料替代等技术在产业内比较成熟,全行业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可行性较大。2019年,水泥行业碳排放量达到1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但水泥行业暂时没有成熟的减排路径,水泥行业的绿色化也主要依靠
供应链环节绿色化转型带动。因而,水泥行业的碳中和目前主要依赖外部因素,只有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对水泥的需求下降和碳捕捉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后,水泥行业才能实现有效减排和绿色发展。一般制造业虽然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其碳排放只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以内,且绿色发展的程度在制造业中保持较高的水平。从总量来看,2010年,一般制造业碳排放量为3.9亿吨,之后逐年大幅减少,2019年较2010年降幅超过40%,已实现碳达峰。目前,一般制造业碳中和压力较小,是绿色发展最为积极的行业之一。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