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关乎制造业绿色发展路径选择的重要命题。2011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在比重下降的同时还不断出现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是否应该降低制造业的地位及其作用成为了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应该从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国际形势、国外经验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始终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吸收投资能力强、技术转移和扩散易于发生、产品可贸易性高、对非熟练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大。这些特征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资源禀赋条件非常吻合,因此制造业在实现拉动投资、解决就业、扩大出口、技术升级的同时带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制造业增速和比重持续下降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在投资拉动型和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第二,从我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特征来看,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不能替代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地要依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带动。因此,我国提出加快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还体现为推动技术创新,当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202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达到国家总研发投入的60%。可以看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保障。
第三,从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美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态势日趋明显,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制造业发展直接关涉产业链和
供应链安全。从贸易的角度看,从2004年开始,美国和欧盟一直是中国前两大贸易伙伴,而到2020年,东盟成为了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变化的表象原因是近年来美国和欧盟从我国的进口大幅下降,造成我国出口转向,但其实质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不断被后起国家分流,某些行业的产业链受到威胁。制造业发展还关系到经济系统和技术体系的自立自强。能否完善制造业的技术体系,降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关键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关系到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
第四,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是我国快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产业支撑。通过对OECD国家发展历程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制造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发展起来的世界先行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均通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长期保持着制造业的优势。例如德国,至2019年,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达到17.8%;美国经历了数次经济转型,由制造业衍生出的制造服务业在全球具有支配性优势,而当前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超过10%。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中,日本、韩国在本国工业化中后期保持了制造业的较快增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稳定,从而加快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速度,至2019年,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比重均保持在20%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拉美国家在迈向中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制造业增速和比重均快速下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巴西自20世纪90年代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逐步开始“去制造业化”,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降低,同时又未能发展出新的增长支撑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巴西经济持续低迷不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正因为制造业的作用和地位如此特殊,通过绿色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才尤为重要。
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关于制造业绿色化的概念,在《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都有所涉及。对于制造业绿色发展这一概念,理论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相关文献对于制造业绿色发展概念的理解,大多是源于一般性绿色发展概念的外延,即“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但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没有准确界定,并不影响这一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其原因在于一系列的相关概念系统性地构成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梳理这些相关概念后,可以发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制造、绿色产业链、绿色产品的有机组合。
第一,绿色制造是一种统筹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制造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考虑了环境外部性的生产系统。具体而言,绿色生产是指在产品的质量、功能和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和资源效率最大化。绿色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是产品从开始生产到消耗完毕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环境污染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小化,节约资源和
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小化。因此,绿色生产所关注的问题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既包括生产的过程,也包括企业本身。第二,绿色产业链是指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产业链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统一。在产业结构上,绿色产业链注重上下游企业不同工序之间的时间次序性;在空间结构上,绿色产业链注重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空间分布。因而,从广义来讲,绿色产业链包括了绿色制造的概念,而从狭义来讲,一些研究将其看作绿色供应链的升级。第三,绿色产品直观的表现是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的终端产品,侧重于产品本身的环境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对比上述三者,绿色制造偏重于生产过程,绿色产品偏重于产出品,绿色供应链偏重于系统性,它们的共同关注在于环境外部性和资源效率,它们的系统性结合构成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在对绿色发展的实际测算中,环境外部性通常是通过
碳排放来考察,资源效率往往以能源使用效率为替代,而碳排放量和能源效率恰是碳中和的核心问题,这使得碳中和目标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密切相关。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