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1854
  • 0
  • 分享到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

2023-9-27 14:43

来源: 环境资源法治研究

ESG引人我国并在我国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实现创新发展


ESG理念在国外可追溯到“责任投资”,并通过国际组织制定披露标准和评价体系逐渐发展成熟,对投资活动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断推进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进程,但与部分欧美国家相比,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早期出台的与ESG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主要关注公司环境治理表现。直到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使公司、投资者开始重视环境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由此开启了我国ESG全面发展阶段。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的推动主要依赖主管部门和评价机构的引导,投资者缺乏对ESG的足够认识,相关政策法规和评价标准与发展在先的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因此,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ESG的发展,将其纳入公司治理和监管体系,并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价体系的举措即是一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创新可以为发展增添不竭动力。ESG指引公司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引导构建涵盖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项考量因子的评价体系是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践行ESG理念促进公司内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公司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运行发展与特定时期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具有紧密联系,公司发展水平受到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公司的经济活动又会反过来影响外部生态的发展水平,由此构成公司内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动态循环系统。因此,公司的运行发展必须考虑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ESG理念引导公司思考其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公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环境治理能力作为ESG信息披露中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现为公司的环境责任。社会评价指标考量公司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公司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以此评价公司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而公司维持自身运行发展和内外部平衡关系的能力体现为公司的治理能力。ESG理念帮助公司建立其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关系,优化公司治理能力,促进各方协调发展,从而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