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第4条提出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自这一目标提出以来,许多地区、城市和企业均制定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承诺。由于不能完全消除
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技术成本极高等原因,碳抵消成为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一种主要手段。在地区和城市层面,根据牛津大学净零追踪器(Net Zero Tracker)的统计,目前有115个地区、235个城市设定了净零排放目标,其中,分别有13%和16%的地区和城市计划使用碳抵消实现其净零排放目标。在企业层面,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清零竞赛”行动倡议(Race to Zero)报告,截至2022年9月已有8307家企业制定了净零目标。在设定净零排放目标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选择使用碳信用抵消部分排放。此外,在个人层面,抵消自身碳排放、追求个人碳中和逐渐成为潮流。为此,联合国、Climeworks、Terrapass、GoClimate等许多机构和企业为个人提供碳足迹计算和碳信用购买服务。从目前的碳信用购买情况来看,来自企业的碳抵消是碳信用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基于企业快速增长的碳抵消需求,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对碳信用的需求可能达到1.5~2.0 Gt CO2,到2050年将达到7~13 Gt CO2。事实上,到2030年,全球每年对碳信用的需求可能达到1.5~2.0 Gt CO2,到2050年将达到7~13 Gt CO2。
气候治理范式变化带来的碳信用供给侧挑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