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远将来,碳中和行动将会像金色的波浪一样,在全社会掀起一阵阵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浪潮。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即将迎来一波技术爆发,这期间会诞生出无数的
低碳、零排放、负排放等技术。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能否对这些技术提供必要的保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碳中和是一场全球性的活动,先进的减排技术势必将在各国之间得到交流与传播。但各国的减排能力、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实现内外协同,并且通过国际法来保护我国的专利技术不受侵害也是关键问题。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我国获取低碳技术专利的措施,并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未来市场中企业之间激烈的技术竞争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应优先以促进技术发展为目的,法律规制的严厉程度需要小心把控,让技术竞争既不会干扰市场秩序公平,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蓬勃发展。最后,在立法方面,此部分的内容应与我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的条文相协调,不能相互冲突、造成混乱。
3结语
培根曾言:“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双碳”目标的播种已经开始,虽可预见其实现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但如同应对以往那些艰难险阻一样,我们要凝聚中国智慧,汇聚中国力量,争取在规定期限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大目标。为了能顺利推行这场即将在社会全行业、全产业掀起巨大革新风浪的长期深度减排行动,我国不仅要致力于研发创新低碳和负排放技术,也要健全
碳排放监测机制,完善气候保护立法体系,以期能在一个长期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中推动碳中和行动的进行。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