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8444
  • 0
  • 分享到

吕忠梅: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建构初论

2023-9-20 09:06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 吕忠梅

回答时代之问迫切需要建构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国际环境治理看,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环境污染三大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型污染物治理等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公约谈判及其履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得到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许多国家的高度赞同,国际法文件中的中国元素、中国话语日趋明显。然而,美西方国家罔顾事实,将环境问题作为攻击中国人权、加大对中国全面遏制的重要借口。2020年9月,美国国务院公布所谓“中国破坏环境的行为”清单,无端指责中国罔顾环境保护,对全球经济和健康造成威胁;更将支持疆独、藏独等活动包装成为类似“新疆棉”事件,以环境保护为由攻击中国“侵犯人权”。对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在借鉴和转化国际有益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基础上,融通中外话语体系,更好推进基于本土知识的创新;提高设置议题和提炼标识性概念的水平和能力,建构融民族性、继承性于一体,铸主体性、原创性于一炉的环境法知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了包括环境法学发展在内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没有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也无所依凭、无所遵循。中国正经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为环境法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实际,解决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我们这一代环境法学者的使命担当。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